我用智能机并不算早,是从 2011 年开始的。当时为了学习 Windows Phone 开发,买了一部二手机的 Samsung Focus。当时的手机大多还是运营商在卖,这个机子是 AT&T 的,国内并没有行货。
不久后加入了联想,又坚持用了一年的 Windows Phone,型号是诺基亚放弃塞班后的第一款旗舰 Lumia 800。到2013年换成 Android,之后就开始了频繁的换机之旅:联想、小米2s、小米4、小米Note、锤子T1、Moto X、小米5、ZUK 2 Pro,中间还穿插用过一阵 iPhone 5s。
这一路下来,真心觉得国产手机诸多方面都可以碾压 iPhone。那为何最后还是选择了 iPhone?个中原因,值得写一篇博客来讲讲。
iPhone 诞生快十年了,不断地进步完善,除了拟物转到扁平那次,没出过什么大乱子。反观几年前国内最有希望的追赶者小米和锤子,越来越追不动了,原因何在?
我感觉,并非是 iPhone 太强无法超越,而是小米锤子们自乱了阵脚。小米锤子作为创业者、挑战者,本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却偏偏输在了心态上。
苹果这些年做的事,就是不停在做一些小改进,完善用户体验。而小米呢,刚有了一点成绩就忍不住分心,一方面恨不得把天底下的智能硬件都做了,另一方面又急于证明商业上的成功,自己的 MIUI 里铺天盖地的打广告,挣那点广告费(对于损失了上百亿市值来说)。
再说锤子。从锤子手机一些挺二的设计上能看出创始人罗永浩的执意坚持。也许这些坚持从审美上看是值得的,但从实用角度看则是牺牲了用户体验。锤子和苹果很像,注重设计、不听用户的意见、毫无性价比、创始人自带光环。从对品牌的影响来看,老罗的光环甚至比乔布斯更强。但他们那样的性格是双刃剑,锤子还没品尝到成功便饱尝了双刃剑向内那一道刃的锋利。最近锤子也有些分心,没有太专注在手机上了,这对锤子手机的用户来说显然是坏消息。
无论顺境中的小米还是逆境中的锤子,都出现了目标的动摇。国内手机厂商各自的市场份额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从几年前的中华酷联到现在 vivo/oppo,不出三年市场又会洗牌。对一个只想买个手机来用的消费者而言,如此天翻地覆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意思是有一定规模资产的人做事更稳。苹果公司6000多亿美金的庞大市值,iPhone 贡献了整个苹果公司三分之二的利润。纯就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股东不允许这样一棵摇钱树出现闪失。为了几千亿美金,你苹果公司不想用心也得用心,不想坚持也得坚持。
以前比较小米和苹果手机,我会一项功能一项功能地去比较,就如在《我买了个锤子》中写的那样。如果按照那种方式去比,今天的小米依然完胜苹果。只是现在的我,已经不那样去比了。
现在我更倾向于找一个长久的稳定的平台。对于长久的东西,显然更值得投入。于是我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iPhone 的使用技巧,熟悉它的生态,购买它的服务,并相信这些投资未来都会有长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