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地铁口有家我常去的吉野家。2014 年来了个做饭小哥,干活非常有特点,所以我一下就记住了。
当时我点了一份外带的卷饼外加一碗鸡排饭。在小哥盛鸡排饭的时候,就觉出他与众不同。一般快餐店员干活都比较粗,两三勺把饭盛完,多点儿少点儿的全看运气了。可这个小哥对待盛饭一点儿都不含糊,勺子在舀鸡块时突然慢下来,好像是在挑选量正合适的鸡块。把鸡块盖到米饭上的动作,也不像其他店员那样随便往米饭上啪一扣,而是整整齐齐地码在上面,虽然慢,但给我的感觉不光是顾客受到了尊重,连鸡排也受到了尊重。
卷饼就做的更慢了,先把饼铺得很平整,仔仔细细地放好菜,然后缓慢而用力地把饼一点一点地卷起,饼裹的非常紧,外面不包纸也不会散开。最后竟然还用刀把他认为多余出来的面饼切掉,那一刀自始至终保持恒定的速度均匀地用力,超有仪式感。
做完以后,小哥把自己的作品交到我手中,脸上洋溢着幸福。这幸福也感染了我,给手中的鸡排饭和卷饼大大加分。
后来因为不怎么出来买饭了,我也就很少去吉野家了。有天晚上下班比较晚,没顾上吃饭肚子咕咕叫,就把摩拜停在吉野家门前,打算饱餐一顿。等餐时认出了三年前的那位小哥,他竟然还在,可精神面貌大不如前。过去那个精神饱满的小哥,现在已泯然众人,盛饭的动作松松垮垮,脸上的兴奋劲也不见了。
并不想苛责这位小哥,他只不过变成了大多数打工者的模样。可我们是否想过,现在的他从哪里获得快乐,下班在家刷网剧的快乐与当时专注于工作的快乐,两者是否能比?
2017 年我经历了不少事,起起伏伏,接近年底的时候读到了《深度工作》,一连写了七篇读后感。目前正在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这些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追求快乐、排解空虚。现代人拥有的物质资源比过去好太多,但还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平日肤浅的娱乐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越来越没劲,想找到更高级的乐趣,也许是这个太平盛世最大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