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vs 预测
2020-10-14

人对过去发生的事进行解释的能力,强大到不可思议。一直以来,这个能力都被大大低估了,不仅低估了别人,更低估了自己。

人对过去事情的回忆,不仅仅是信息的提取,也是信息的再造。再造过程中会自己脑补进去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有目的性的。

我们解释过去的某一件事情时,往往先有了结论,再为这个结论去寻找论据。一边回想一边加工,这些加工会在有意识或下意识中指向同一个目标。有意识的还好,最吓人的就是下意识,你被自己影响了或者说被催眠了,却不自知。

站在今天解释过去,很容易做到比当时更明智。做一个事后诸葛亮,会让人觉得自己很厉害,从而自我感觉良好。只用于讨自己的欢心还好,若是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去预测未来,难免搞砸。

人很善于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倾向于相信这种联系。找到了联系或有时强加上联系,就如同找到了解释,会让人感到舒适,而找不到联系得不到解释的时候,人会不爽。很显然,我们的基因在奖励发现关联、找到答案、给出解释这些行为。

一些经验老到的人,甚至能用一套玄学解释世间万物。脑回路四通八达,没有他解释不了的。这种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油腻。就好像他是一个浑身涂满油脂的拳击手,你一拳打过去,拳头蹭到他身上就立刻打滑,从而卸下了力道。无论什么样的拳,他都以不变应万变,一身油腻我自岿然不动。

解释当下也同样容易,因为再近的当下也已经发生,只要事情已经发生,人就能马上找到理由来解释它,这个速度非常惊人,常常被我们所低估。

说完事后诸葛亮,我们再来说说事前诸葛亮,也就是预测。人在预测未来时,面临各种未知,判断错误很正常。「哎呀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哎呀大意了」事后回顾的时候,不要苛求自己。试着把自己重新放置到过去哪一刻,大脑也跟着做一次状态回滚,以自己当时掌握的信息再做一次判断,如果结论一样,则没什么好后悔的。

预测的方法,好比计算机程序。预测时所掌握的信息,好比输入程序的数据。不同的数据输入进同样一个程序,可能得到不同的输出。当我们要去批评之前的决定,不该批评决定本身,而该对准做出决定的程序。

只要程序对了,下次遇到质量好一点的输入数据,或者运气再好一点点,就可以预测正确。在单独一次预测中,运气或者说随机性,能占很大比重,不必因为一两次的运气不佳就陷入怀疑。运气是不可控因素,当时掌握的信息量有时也不可控,最可控的就只有程序。显然对程序进行修订和打磨,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

解释过去,就是从结果来倒推原因,不要仅仅止步于此,而是设想如果让你重来一次,且在输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有助于打造一个真正对未来有价值的决策工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