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的投资原则(一)
2022-03-28

春分那天,孟岩发了一篇文章:《投资中,我相信的事》

孟岩在投资理财圈只算小有名气,管理的资产规模也不大,但深得我的喜爱。这篇文中总结了孟岩的 15 个投资信条,我打算分两篇来解读消化,内化成我自己的投资原则。瑞达里奥的《原则》我刚看了个开头就有收获,那就是做事要有原则,并且要不断完善原则。让原则是一个随时可执行的 exe 而不是尘封在柜子里的 txt。最终才能让长期建立起来的理性占据主导。

这篇文章的开头写道:

上周,市场再创历史记录,巨幅震荡。

和朋友们聊天,有人提前大幅度减仓,认为这次不一样;有人按原计划加仓,虽然有些看不懂但必须坚守原则;还有人在周二的盘中,根据纪律清掉了大部分仓位。

虽然动作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遵循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原则。

我在想,把时间拉长,这次结果的对错可能并不重要。但如果因此而对自己的投资哲学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和破坏,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孟岩的朋友们无论做出哪种选择,都有各自的道理,可能也都遵守了各自的原则。

坚守投资原则的好处,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首先是从个人感受出发,坚持原则可以让自己不后悔,尤其是在面对亏损的时候。坚守原则造成亏损,和随波逐流左右摇摆造成亏损,后者更让人懊恼。其次,理性的来看,投资方法需要在稳定的秩序中建立和完善,原则就是那个稳定的根基。这就像科学实验,绝大部分是不变量,才可能搞明白那一小部分的可变量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

下面逐条来看孟岩的前七条原则,以及我的理解。

1)站在时间一边;

不上杠杆、不做空、不用短期可能要用的钱来投资,否则准备好承担相应的后果。

不上杠杆,描述的其实是一个区间:杠杆倍数在 0~1.0 之间。说不上杠杆显然比说一个数字范围更便于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若个股占多数,杠杆在1.1倍以下。如果持仓ETF占多数,杠杆在1.2倍以下。低杠杆一是怕爆仓,二是避免大幅波动影响心态。

不做空,这个我太有体会了,曾写过一篇文章 《不要做空》专门告诫自己。

不用短期可能要用的钱来投资。多么短算短期?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有明确计划要用的都算短期。这个月的信用卡账单肯定算短期。未来一些计划中的支出,例如买房、买车、还贷款的钱,也应该算。计划要用的钱,只适合买特别稳定的理财,显然不该投进股市。

2)市场价格包含了很多信息,我只知道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当我开始做主观判断(比如「这个公司很好」、「已经跌很多了」、「最近趋势不错」)的时候,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比市场知道更多。

当我买入一只个股时,绝大多数是自认为知道的比别人多。但从来没想过,我知道的够不够全面?我的判断是长期还是短期?如果是短期是否已经体现在股价上了?如果是长期大概是多长?我是否有耐心坚持那么久?公司发展的漫漫长路上遇到过不去的坎怎么办?所有的坎都迈过去的概率是多少?

3)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分散持仓;

包括大类资产标的(比如 A股、美股、债券、宽基、价值、成长……)以及比例,这个配置本身决定了大部分收益。

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就是把资产放在多个不同的大类里。我之前 all in 中概互联的做法,就是最典型的反例。

4)宽基指数作为原点和核心仓位;

宽基指数(沪深 300、标普 500 等)不会死,更重要的是它的筛选机制会突破人的认知和情绪限制,帮助我们捕获优秀的公司。

沪深 300、标普 500 等宽基指数都用了同一条智慧——物竞天择的商业进化论。选择它等于选择相信进化论,相信存在即合理。打个比方,等于是无脑地站在了说不清但却有效的一边(类似机器学习的做法)而非推理解析的一边。

5)短周期的择时是无效的,长周期的逆向投资是可行的;

参见 #2,短期猜明天涨跌很难,利用投资者群体情绪做长周期的逆向投资,值得尝试。

我的理解就是,别抄小底,容易在真正的底到来前就把子弹打光。要抄就在所有人都怕了的时候,悄悄抄大底。

6)在宽基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能力圈来扩展;

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效。只有确信自己真的比市场「更懂」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或者真的能找到有能力做到这些的基金经理时,再把一部分仓位配置给 TA。

对于我而言,老老实实把大部分钱用来买宽基就对了,少部分买行业ETF,更少部分买个股。

7)用仓位上限和加仓节奏来保护自己;

参见 #2,市场比我们知道太多。无论觉得自己多么懂一个行业或公司,无论标的跌了多少,设定好一个品种的上限(超过不再加仓),控制好补仓的节奏。

简单说就是补仓时不要冲动。担心自己冲动怎么办?规定好它的持仓比例上限,无论价格看起来多么诱人,不可越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