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体会一下
我高中的宿舍室友,刚才在微信上说,他在美国经历了一次超过 24 小时的停电,刚刚恢复供电,本来预计要到周六才能恢复。
我说断电好几天这谁受得了,你们美国这电网不太行呀。他说确实,很多线走的还是地面,他另一个房子就是从电线杆上拉的电线。我说等下,你还有一栋房子?他说嗯,其实还有两栋……
本来我还想慰问一下他的,毕竟刚经历了大停电,转念我跟他说,还是你来安慰安慰我吧,难怪美国的穷人恨亚洲人,才来了没多久就成为房东了,这还仅仅是第一代移民,如果第二第三代移民再攒攒,他们更要做牛做马了。
华人在买房置地方面,可能真的有种族天赋。我爸一直不肯卖房,我不知道为啥,最近读《白鹿原》才明白,农民出身的老一辈眼里,卖房踢地是败家子行为。相反,谁家买房置地,就证明谁家兴旺发达,对不动产的迷恋是刻入基因的。
美国的华人不太怎么需要鸡娃,拿出两三成的功力随便一鸡,娃就轻松超过其他种族。但如果回到国内,同种族互卷,就很窒息。我昨天听了「面基」的一期播客,嘉宾是一位海淀妈妈,我的个亲妈,听她讲完我都要抑郁了。没想到中国家长在鸡娃方面已经卷到这种程度,年轻人如果知道想生孩子才怪呢。
我和这哥们是一个宿舍的,家庭背景也差不多,而且我也挺努力不比他懒,只因为他选择了出国,现如今在美国坐拥三套大 house,所以说选择大于努力呀。
离婚的最主因是结婚
标题来自一句歌词,不要搜是哪首歌,国内搜不到的,除非使用魔法。
离婚的最主因是结婚,不能说它错,但也只是一句玩闹。离婚的主因究竟是什么呢?不考虑假离婚等个别情况,离婚的最主因当然是婚姻不幸福。那么,不幸的婚姻,最主因是什么?
不幸的婚姻,最主因是运气。 幸福的婚姻,最主因也是运气,而不是所谓的会经营。
有些人,本人非常好,就因为选错了结婚对象,不管再怎么努力经营,最后也无济于事。
尽力抢救了,but 抢救无效,slow death,一地鸡毛。
开车送猫仔上班,路上她跟我讲了几段单位同事的惨痛婚姻。我也讲了几个程序员小哥,人都特别靠谱,但找对象看走了眼。我俩得出结论,幸福的婚姻是少数,主要看运气。
结论的衍生部分:结婚的主因是催婚,离婚的主因是结婚,不幸福的婚姻是平常,幸福婚姻是交了好运。愿大家都能交好运。
壁炉往事一二
昨天说到我们美国同学家里断电了,因为大风的原因,导致他们那边。他说家里面幸亏还有燃气,不然的话,做饭取暖都是问题。做饭有打火灶,取暖的话,家里面有可以烧燃气的壁炉。
说到壁炉这个话题,我想起一件事,高一我的英语老师在英语课上把我叫起来提问,说这个单词你认识吗?Fireplace ,fire 是火,place 是地方、地点。我没见过这个词,当时大脑里 CPU 疯狂运转,但我没见过只能猜。我心说这个有火的地方,place 一般讲是比较大一点的地方,一个场地、一个场所,有火的场所难道是……火葬场?我就把这个说出来了。我说是不是火葬场,老师没听清,老师说你再说一遍。因为我当时本身就比较内向,加上这个问题拿不准,就更加声音小了。我只好大声再说一遍,我说火葬场,然后全班都听见了,哈哈一笑。老师很客气,请我坐下,告诉我不是火葬场,是壁炉。
所以我记得很深刻那壁炉,当时他说的时候我就恍惚了一下,壁炉是什么东西?我从没见过。后来知道了,在这个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房子里面有一个冬天可以烧火取暖的地方。挺羡慕的,因为我至今为止都没见过真正的壁炉,只在屏幕上见过。
觉得到了冬天家里面有个壁炉,取着暖烤着火,还是挺温馨挺幸福的。尤其北方的城市,像我的同学,他家在西雅图,西雅图这个地方其实很靠北,比北京还往北很多,比沈阳还要靠北,所以那边如果没有壁炉取暖的话,可能冬天还挺要命的。
这个事情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刚毕业那年,去单位实习。前脚刚去了那个单位,刚住下就下大雪了。我当时住在招待所里面,记得我出来买东西,买点儿、火腿肠、卤蛋这些东西。我出来买东西的时候,就开始下雪了,东西回来的时候,小汽车已经被大雪掩埋了,可见那个雪有多大。我们后面的那一班列车,没有按时抵达沈阳,而是被困在路上了,因为大雪太大了。当时还闹得挺紧张的,不光是交通受阻这么简单,更大的危险是车上的乘客可能会被冻死,因为它的取暖坚持不了太久。好在解救成功了,那些人在第二天抵达了。
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本来第二天要举办一个全体新员工的大会,但是因为有一批员工被困在路上没到,所以就没有按时召开,延期了一天。
所以北方这些城市冬天取暖有个可以烤火的地还是很温馨的。有核能,应该用在发电,不要用来战争,不然的话,你这个领导的位子就算暂时保住了,但百姓遭殃。有个游戏,名字叫啥我忘了,就是它有一个设定很有意思,讲的是北方的这种事情,北方为背景的战略游戏,你的城市的核心是一个给你供暖,能辐射到周边的一个范围,如果再往外的研发这个游戏的人很清楚北方的这些地区冬天的供暖是多么重要。
抽动症是一种 fixation
昨天晚上看到一位得了抽动症,家里人都比较焦虑。这个病。抽动症也有个名字叫妥外来词汇翻译过来的。其实这个病手段。因为它偏心理更多,不是像身体某个地方发炎、肿了或者骨折,能通过消炎等方式治疗。它不是这样的物理症状,更多是偏一些心理的很综合的因素,就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的病因。
所以治疗。因为很多小孩都会有这种抽动的行为,但是长大后,这些行为就渐渐减轻甚至消失了。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 billd al,有名的歌星,基本上能拿的奖全拿了,今年好像又获了一个什么奖。这么大的歌星,他在年轻的时候,包括现在,好像也没有痊愈,有很严重的抽动症。在他演出时,作为歌星,他在上台、排练等在众人目光之下、聚光灯下的场合,压力和曝光度很大,得这个病挺麻烦的。但即便如此,他都能克服,即便存在,对人的。这是比利亚。
还有一个例子,前不久才知道的,就是那个毛豆,毛豆是一个脱口秀演员,他讲的段子很好笑,是个东北的抽动症状,但长大后病好了。
然后我在上上周看泰森打拳,看到一个细节,就是泰森时不时咬他的拳击手套。他,还不断咬手套也是一种强迫行为。后来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咬手套是一种 fixation ,这个词很形象地表示了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不是痒,而是要去校正是让自己的状态更好,就像整理的感觉。泰森咬手套可能感觉更好,能够消解他一些内心的压力。
我。有一次,我觉得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一年过年,我回家,从家里往外走,一开家门,立刻就把门关上了,因为外面浓烟滚滚,有火灾。我马上回去拧了根湿毛巾,堵在口鼻上,去看看怎么回事。下两层燃烧,冒着浓烟,一个破纸箱子把整个楼变得跟口鼻有毛巾捂着没事,但眼睛暴露在里面,被熏到了。
过完年回到单位,中午吃午饭前会和同事打乒乓球。我注意到发球前,左眼会挤两下,这种行为以前没有。我觉得可能是烟熏让眼睛不适触发了这个行为。但更多感觉不是物理上的,比如眼睛不痒,就是感觉挤两下,发球能发得更好,不容易感觉。烟可能只是一个诱因,主要因素还是心理上可能的压力等复杂因素导致的。当时自己意识到了,左眼为什么要挤症状慢慢消失了,可能在某些说不清的诱因下,比如感受到压力、焦虑,可能会复发,但不严重,几乎可以忽略掉。
所以我觉得抽动症其实是目前挺多发的一种少儿问题,更多是心理问题,可能现在小孩压力比较大,竞争这种压力。所以家长不要太紧张,家长给孩子…… (后面不完整,无法继续润色)
你说巧不巧,刚才录音时出了状况。我这录音没录完,不知什么原因。可能是我手指误触,不过不太可能,我拿手机的姿势应该不会。也可能是唾沫星子喷到暂停按钮导致终止,还可能是网络原因、网络不稳定,或者是程序 bug 等等。
我不管什么原因,反正结论是刚才录到后面就没了。我不打算重录,因为我故意这么做。就是不去管,这个问题出了就出了,没必要 fix 来 fix 去,把各方面弄得很完美再发布。
就留着这个遗憾,留着这不完美,咱们搞个不完美主义,以不完美为荣,以完美为耻。这样的话,会觉得很多东西都可以尝试,能忍受这种不完美。忍受不完美后,就会少一些 fix,少一些修正调整的行为动作。有这种心态,我觉得对于妥瑞式症、多动症可能也有好处。
年度最佳爽片《好东西》
今天去看了电影,觉得很不错。我认为它是一部爽片,而且是年度最佳爽片。去年跟它类似的一部电影是《年会不能停》,它们两个有个共同点,就是都紧扣当下的流行话题。比如说去年那部是职场,这次是女性题材。
那么这种题材,容易得到很强很的共鸣,豆瓣在 9 分以上,这个分数蛮高的。
但是这个分我觉得会慢慢下降,因为今年可能是 9 点几分,可能这个话题的热度下去了,再看的人就不会那么有共鸣,打分会变低一些,热度会冷却。等到这个分数能到 8 去电影院看,因为,我觉得是你买票的陪伴。因为要是没有人,或者说买了一个很空的空场,那么你在笑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放肆,感觉自己的情绪没有被释放出来。但是有了观众以后,他们有的时候会带动你,你本来是五成,他一旦带动你,你就变成,挺好的。
你会的人群出来的笑声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节奏、先后的剧烈程度都不一样,很有意思。所以这种电影趁着现在有热度,电影院里人多的时候,赶快去看。
白夜追凶,续作拉跨
《白夜破晓》是《白夜追凶》的续作,我看了几集,怕是要弃了。
我很喜欢第一部《白夜追凶》,即使它植入广告也不烦。但第二部看过几集便觉得寡淡,去豆瓣转了转,果然评价很一般,我估计出来分数可能在六点几,比前作逊色太多。
说实话,这两部的差距不会大到两分三分那么夸张,是评价的尺度变严格了。感叹前作的诞生恰逢其时,也感叹续作生不逢时。
昨天提到我错过了移动互联网风口,只蹭了个边。看似挺亏的,可假如我今年大学毕业,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这样一想,自己又何其幸运。
现在我不咒骂比特币了
过去每次新闻上看到比特币上涨,我都会咒骂,比特币是毫无用处的垃圾,黑产钱袋子,庞氏骗局,能源黑洞……如果还感觉骂的不够有力,就搬出芒格巴菲特骂比特币的话,就显得更理直气壮一些。
现如今,我对待比特币的态度有所好转,上涨我也不骂了。不是因为我性格变温和了,也不是因为我对加密货币有了新的认知,只因为一个原因,我自己也买了比特币。
屁股决定脑袋。我把屁股往那边挪了挪,于是思想也跟着往那边挪了挪。从远处看,我不过是从长凳的一端往中间挪了挪。
我职业生涯初期最大的教训,就是一定要保持技术中立,否则押错了宝,就会输掉了一整段,再追就很难。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我就只蹭到了一点,没吃到时代红利的主餐,还挺遗憾的。
当我意识到自己错过了红利,是和自己对待技术的态度有关,痛定思痛,从此放弃了对技术阵营的好恶。管它什么语言,什么系统,开源或不开源,管它背后是哪个国家、哪个公司、哪个组织,这些与技术本身无关的,统统不 care,剥离掉所有个人情感色彩。
对待投资更应该如此,把个人成见抛开,不存在正邪两立,不存在敌我之分。如果你感受到自己带有情绪,这情绪最有可能来自你屁股所坐的位置,该把屁股往中间挪一挪了。
国企利润下降
今年 1-10 月,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大厂并未停止增长,利润率的增长甚至比前些年还高。不过这些互联网大厂都没在 A 股上市。
有人纳闷,凭什么美股一直涨,A 股却迟迟涨不上去?
答案很复杂,有种种因素,其中一条是当遇到环境变化,企业的适应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不太敢推荐 Mac
前两天群里看到,有人说他一个女同事,买了台 MacBook 当工作电脑,用了几天觉得不适应,但因为退不了货,当二手卖掉又觉得亏,于是很纠结。
对此情况,群里人的建议几乎都是再忍一忍,适应一阵就好了。而我给的建议是降价卖掉。
身为十年苹果全家桶用户,我为啥不推荐别人换苹果电脑呢?因为我不光知道苹果电脑的好,也知道它的不便之处。
假如你是一个在国内工作的普通白领,日常办公用到的软件,一定不会是 Mac 专有的,但有些软件却是 Windows 专有的。一般软件如果做成客户端,首选平台一定是 Windows,有钱有余力的,才可能做多平台兼容。
做了多平台兼容的,比如微软 Office,在 Mac 上的使用体验远不及 Windows,不少功能被阉割掉了。Mac 用户遇到 Office 问题去网上搜到一个解决方法,一看人家是 Windows 版的,对照着在 Mac 版本里找不到,郁闷不郁闷?
如果她最常用的办公软件是 Office(Word, Excel, PowerPoint…),或者是财务人员,用 Mac 就是自找苦吃。如果她是软件开发、美术影音这类专业人员,Mac 上可能有更好的独占软件,就值得考虑考虑 Mac 了。
苹果电脑价格一直比同等配置的 PC 要贵,价格贵了,就有身份的象征。华为就在把品牌打造成身份的象征,它的产品就故意卖的贵。我不否认身份象征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只想提个醒,这层目的一旦被看穿了,会适得其反。比如给苹果电脑上装 Windows 系统,无疑就是只图苹果的品牌,牺牲了便利性,多花了冤枉钱。
正因为有挺多软件不兼容苹果电脑,由此形成了一门生意——虚拟机。其中最知名的是 Parallels Desktop,价格很不亲民,我还是咬牙买了,只因为有时不得不用 Windows,尽管一年中加起来也不超过两个小时。
Parallels Desktop 作为最好的虚拟机,也有无能为力的地方。因为近几年出的 Mac 电脑都是苹果自家的 M 芯片,技术原因使得虚拟机运行的 Windows 也是为兼容 ARM CPU 而适配的版本,于是总有一些犄角旮旯的不兼容。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般不劝人换成 Mac,因为这些问题咱真搞不定。
风流一代,很葛的电影
去影院里看了上映不久的《风流一代》。这个电影,我觉得是挺“葛”的一个电影。“葛”这个字是我从一个北京人那儿听来的,意思应该就是隔一路、奇奇怪怪的这种感觉。怎么写,我也不是很确定,可能是草字头可能不是。
我觉得这个电影不是一般观众好接受的,它需要观众自己有点葛,然后才能去接受这样一个比较“葛”的电影。因为它完全不是一个常见的商业片风格,拍的画面不行,人物和剧情反正就很“膈”,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这个电影我买票的时候买的是影院角落上的,一张票 29 块钱。我发现,比我买的早的人也是买了那个角落上的位置。因为这个电影有点空,没有什么人去看,买了最便宜可以坐在黄金观影区最好的位置,等于用便宜的票价享受了贵的座位。
一起看电影的还有一对老夫妻,头发都白了,在我的后排坐着。看电影的感觉这两位老人、空荡荡的影院还有这个电影本身,都有一种这个电影想赚钱,想挣很多钱怕是比较难。讲的内容是一些过去 20 来年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能是一些不太幸运的个人经历。很有意思,就不剧透了。反正你要是觉得自己是比较“葛”的人,可以去看看这个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