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暖到了
有了孩子以后,照片多了,但手机相册里 99%都是孩子,大人极少出现,就连我家猫的照片都比我多得多。
我和我老婆都不爱上镜,但今天是此生余年中爸爸妈妈最年轻的一天,是不争的事实。
以后不仅要拍小孩拍小猫,也要把孩子的爸爸妈妈拍进去。
老池和二爷聊创业
老池和二爷录了一期播客聊创业,也包括了他们自己在做的事。播客还没有放出,小盖在知识星球提前放出了文字抢先预览版。没法不让人想到墨问 Pro 抢跑首发的盛况哈哈哈。
看完文字稿,我觉得如果只说一句感想,就是祛魅。之前我们眼中非常成功的创业者,或是非常光鲜的大厂高级打工人,主因不是人有多厉害,而只是当时走运。
运气不再,曾经的成功便无法复制。而面对新的变化挑战,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老办法能用的不多。
老办法不顶用了,也许是知识付费衰落的原因之一。大家当初为知识付费,掏钱的很大一个动机,是未来在你学成之后,这点钱会数倍的回报,如此看就是一笔很划算的投资。
职场上打怪升级步步晋升,这故事讲不下去了。靠副业赚钱,成为新的故事。用不了太久,副业故事也会讲不下去,到时候教你副业赚钱的赛道就没那么拥挤了。不拥挤,才是正常的状态。现在这么拥挤,是因为从职场掉落的人非常多,人多所以赚他们的钱容易有规模效应。有钱赚,所以大家都来做。钱不好赚了,自然就散了。
说来说去,绕不开钱。现在无论你干多牛逼的事,一上来就要考虑赚钱。无聊至极,但也没有办法。
刚好饿不死就行
比亚迪生产了 1000 万辆新能源车。我也贡献了千万分之一 🤏。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对比亚迪的好感度下降。
就在它取得了辉煌成绩之际,转头就跟供应商说,你得降价,你要进一步压缩自己的利润,言外之意,好让我有更大的利润。
料想比亚迪提出的降价幅度,不至于让供应商亏到垮掉。但也不会让你吃的太饱,让你刚好饿不死就行,精准拿捏 🤏
对企业来说,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本无可厚非,当比亚迪是强势一方,它的确有能力这么做。但就是让人反感。不是有钱大家一起赚,而是对供应链伙伴步步紧逼,把口袋里的钢蹦儿全给我掏出来!
只给你留俩钢蹦儿买馒头,饿不死就行。老是说百姓不花钱,也是因为同样的处境:有没有钱?有。会饿死吗?不会。但仅此而已。手里就这俩钢蹦儿,怎么舍得花。
给自己不锻炼找一个借口
我最近觉得健康问题已成为最值得我重视的问题,没有之一。但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之前也想过健身、控制饮食,但一直没有行动,或者行动没有了几天就放弃了。
我试图为这个事情找一些原因,就是背后的动机。回想一下自己在过去的这 40 年里,什么时候是最注意锻炼的。应该是高中的时候,高中时除了上课、上自习,就是去操场上锻炼。做俯卧撑,练双杠,还有一个很高的杆,往上爬。爬的时候,一般是这样:腿和手交替,用腿夹住杆蹬一下,然后把手再往上勾一块,再拽,如此往复向上。我就只靠胳膊的劲儿往上拽,腿悬空着,然后胳膊啪啪几下就上去了,到顶了不能摔下来,下来也是靠手。
为什么这么搞呢?我觉得背后的动机是因为在青春期的本能,本能很简单,就是要繁衍,要吸引异性,要和同性竞争,这种本能在驱使。尽管那个时候我自己不知道,从来没想过,只是觉得自己应该锻炼,应该爬那杆。你看爬的时候那种形象,挺可笑的,完全不用腿,只用手,就跟个猩猩一样,怪不得人家叫我猩爷,就那时候给起的外号。而且我爬到杆的时候,不是晚上没人,也是挑时机的看到的时候爬,而是在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以后有广播体操,等人来差不多了,我就表演一次。
但是那种方式,并没有让我在高中阶段谈到女朋友,可见这种方式是失败的,但背后的动机,我觉得是在青春期时,繁衍的本能非常旺盛,导致那个时候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有魅力这种动机压过了生存的本能。因为人就这些本能,一个是生存的本能,一个是繁衍的本能。
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后,尤其是结婚有了孩子,现在我到了 40 岁这个年纪。繁衍的本能就已经在减退了,压不过生存的本能了。而生存的本能很简单,就是少动、多吃,跟健身是反着的。健身是要多动少吃,适当饮食。但是人这么多年的生存筛选,就是让你在能吃的时候尽量多吃,吃饱了储备能量,手动是要节约能量。所以,这个生存的本能在锻炼这件事上使不上劲,而是给你反着使劲,反倒是一个阻力。
那么就要去克服本能,怎么克服本能呢?就要通过理性的方式,说服自己,我这么干是值得的,多动少吃,违背本能、违背祖宗的决定是值得的,有个有意义、有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再是繁衍,不再是吸引异性,而是在这里找一个新的意义。我觉得这个新的意义,可以是享受未来的美好生活。尽管现在觉得大环境不好,生活也不如意。但要相信在长远的未来,比如 30 年以后,2050 年以后,生活变得很好很美好,所有人健健康康的,在那个年代可以享受到之前所有人类都享受不到的美好生活,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好好活着,不是为了健身把身体练得有性吸引力,这种练法未必健康。
就像那天泰森打拳,泰森都 58 了,快 60 的老头儿,看他那一身腱子肉特别壮,壮的程度说实话也不利于他长寿。你见泰森现在看起来很壮很厉害,但是他的寿命也许可能还达不到平均寿命。他在今年上半年准备拳赛的时候生了一个大病,卧床挺久,他自己他这么高负荷的说差点死了。可见运动,一身的肌肉承载这种负荷,身体内部可能已经不堪重负了。外在看起来,泰森的体格还是跟 20 来岁、30 岁的年轻人一样,但内部已经老化,一些器官机能已经撑不起这么大的负荷了。所以说这种方式未必是我们中老年人适合的健身养生方式,而是把目标定在能够享受未来几十年以后的美好生活上,这个目标可能更实际一些。
吴柳芳
跳和吴柳芳同样舞的人多了去了,只因为吴柳芳以前是练体操的,就多了一套道德枷锁,也是无奈。
要不是被师妹管晨辰骂,吴柳芳不会像现在这么火,可能日子还过得紧紧巴巴。吴柳芳退役后工作一直比较坎坷,工资低、被欠薪、没编制,若非生活所迫,这些运动员还是很在意口碑的。
说起来我也见过体操运动员。有次一个朋友请我吃饭,我去了坐下才发现这局有点高端,男的都是老板,女的花枝招展。吃了不一会,开门进来一位美女,连声说抱歉抱歉来晚了。
朋友一介绍,才知道她是体操奥运冠军。因为我不看体操,只认识一个刘璇,其他体操冠军一概不知。她在我对面坐下,见我一张陌生面孔,可能认为也是个人物,就加了我微信。
不得不说,这位体操冠军的谈吐气质,比起同座的花枝招展的女人们,明显更胜一筹,谦和低调,话说的让人舒服。不过我还是从她的言谈中,看出来一点点小小的幽暗和辛酸。当时她正在选择结婚对象,一直没定下人选,就有人给她各种牵线,她就频繁地“看机会”。交往的人多了,这些人难免有交集,她应该也不愿让人知道她相对丰富的经历吧。听到她轻声跟我身边一位大哥说,别告诉那个谁说我认识某某。
这位体操冠军有着体面的职业,比吴柳芳幸运得多,可即便如此也活得并不容易,游走于一个又一个酒局,物色着一个又一个男人。只为找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把自己的后半辈子交出去,慎之又慎。
我一个程序员 i 人,坐在他们一群社交 e 人中间实在难受,刚过十点我就告辞先撤了。出来后我搜了一下她的名字,还真是奥运冠军。想起刚才酒桌上,她对那几个小老板毕恭毕敬的样子,感慨于当下社会规则之单调,谁钱多谁牛逼,奥运冠军又如何。
墨问 SEO 指北
说件好玩儿的事儿。今天德哥在墨问上搜索“傻逼”这个关键字,排第一名的就是我。我自己也搜了一下,果然如此。
看来墨问的排名算法比较稳定。我看一下我那个排名第一的帖子,它的标题是“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内容不长,就几行字。多次提到了“傻逼”。
所以,诀窍可能就是在标题里写上关键字,然后在内容里塞满这个关键字,它的排名就会提高,可以作为在墨问做 SEO 的一个参考。
我那篇文章当时写的是:川普遇刺但大难不死,在第二天,中国有支股票叫“川大致胜”涨停了。这只股票在川普第一次当选时也涨停过。因为他遇刺没死,所以他再次当选的几率暴增,于是拉动股票涨停。
这个事情被一个大 V 叫刘润转发,说中国股市搞这种逻辑不应该,我也表示认同。
我那篇文章其实并没有情绪,所谓那么多的“傻逼”,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名词使用,很冷静客观。只有在最后一句给了个结论,在国内这种投资环境下,“川大致胜”这种股票能涨停,就是赚的“傻逼”的钱。是对这种咬文嚼字、靠炒作赚钱的行为表示不耻,但这个结论还是有一些情绪的。情绪在于这个钱我们自己没挣着,别人拿着这个概念炒作赚了 10%,自己没捞着,所以带着情绪指责别人。
这种投机行为,不仅中国有,在国外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现象。比如在币圈,币圈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实验场所,全世界的人都在上面活动。马斯克是币圈的一个“大佬”,他发一条推特,里面可能就几个字被币圈的人提炼出来,包装成一个虚拟币,然后赶紧炒作。有人买,说这些买的人是“傻逼”也行,不是也行,反正这种币生命周期很短,按小时计,跟击鼓传花一样,过不了多久没热度就没人接盘,砸在谁手里谁倒霉。但炒作时有获利空间,所以有很多投机客专门盯着马斯克发推特推币。
突然冒出一只小狗,我先说到这儿。
微信垄断的好日子来了
1. 微信小店
今天有墨友发了一个卖玉米的链接,点开后是一个叫「花城农夫」的小程序,但是需要填写收货地址和守护人信息。我在这一步放弃了。
为买 10 块钱的东西,还要填若干项信息,怎么说呢,有隐私的顾虑,也有犯懒的缘故。
其实微信小程序可以一键获取用户的收货地址,但小程序开发方须有充足的理由,才能申请到这个权限。获取到权限,便可免去用户填表的麻烦。
这些年冒出来无数电商小程序,鱼龙混杂,如今微信自己下场,「微信小店」杀回来了。
目前微信小店的功能还比较弱,但一定会越迭代越好,还记得微信输入法吗,最开始也烂到没法用,以微信的韧性,相信微信小店会逐步把其他电商小程序挤出这个生态。
2. 微信支付
我观察到,微信小程序 iOS 端的支付审核比之前更松了。苹果不允许微信小程序绕过苹果完成购买,因为苹果想收 30%的苹果税,为这事苹果跟腾讯谈判了一轮又一轮。
之前有一阵我提交小程序审核,50%的几率会被拒,原因就是不允许 iOS 端调用微信支付。但最近几个月,再也没出现被拒的情况,我怀疑是微信在和苹果的博弈中占了上风,于是放松了审核。虽然微信支付只抽成 0.6%,但如果线上支付 100 亿的话(对微信支付来说不算什么),0.6%就有 6000 万。放在哪个 VP 眼里,6000 万都不容小视。
最近支付宝上线了碰一碰支付,而且重金补贴,碰一碰支付还给用户返现。这一招反而让我看到了支付宝团队的焦虑。微信支付就不用这么卷,永远低调,后发制人,你实验成功的模式我可以照抄,你实验失败的模式我避免踩雷,只要微信在,用户就死死粘住早晚都是我的。
2024 年留下了什么
昨天看到德哥写领导问他 What’s left for year 2024 while we ringing in 2025?
我先不展望 2025,只回顾一下 2024。
2024 第一天,我在墨问立 flag:做一个快乐的个体户。
这次 flag 和往年不一样,马上就行动起来了,先看的北京个体户,觉得不合适就在青岛注册了。一个、两个、三个,踩了不少坑,从工商到税务,从设立到注销,birth to death 全流程走过三遍,也算半个熟手了。
二月第一次领到营业执照时的欢欣鼓舞,到今天最后一家注销后的如释重负,中间有太多的零零碎碎,不提也罢。
年底一盘,三家个体户全注销了,好像啥也没留下。但回头看看这一年走过的路,就像这长长的清单,证明它们存在过。
长远看,每个人都会死,人类终将灭亡。我们一天天生活是为了留下什么吗?毁灭到来之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下,nothing left,如此看来,what’s left for year 2024 这个问题就更加渺小。
2024 年,一些事情发生了,我们经历了,这便是意义。
先富的人去了新加坡
今天听老师的播客,得知二爷以及他所在的公司五马科技到新加坡去发展快一年了。这个消息令人振奋。新加坡是个好地方,能去那儿很了不起。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站得比较靠前、看得比较远的,都在往那儿探索。应该说在前些年,亚洲的金融中心还是香港,经过过去这几年,变成了新加坡。所以新加坡人应该很感谢某一个人物,因为他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亚洲金融中心从香港变成了新加坡。
现在去新加坡的大陆人里面,有一部分会被比较严格地审核,尤其是那些年轻漂亮、面容姣好、身材玲珑的未婚女性。我不知道为什么信任这些人,也不知道原因,但我知道别的一些事实。新加坡那边最近过去很多有钱人,这其中有一些钱的来路可能不合法。因为新加坡跟中国之间没有引渡协议,所以即便在中国做了不合法的事情,去了新加坡也能比较安全地逍遥法外。所以,有钱且来路不正的人都过去了,尤其是后者,他们花钱挥霍无度、花天酒地。
结合这两件事,可以猜测一下,为什么新加坡会对那些年轻貌美的中国女子条件严苛。
我想起以前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的经历。当时我刚去不久,工位安排在过道旁边。有一天,一位女同事从我身边经过,做了一件让我吃惊的事。她往我旁边的垃圾桶里吐了一口痰,痰还拉丝。我看到都惊了,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太不讲卫生、不讲礼貌了。她的形象是光鲜亮丽的美女人设,是做商务 BD 的。这种人一般会很在意自己的形象,但经过我那块儿的时候却完全不在意,放飞自我了。因为我那边是技术部,都是做技术的人,所以人家可能在那个时候就现了原形。从她吐痰这个动作,我觉得她的出身背景应该不是很好,要是接受过比较好的家教,应该不会做这种在室内吐痰的事,尽管吐在垃圾桶里,这个行为也挺少见、挺不注意的。
但是这个人混得还蛮好。她特别会向上够,比如当时因为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有一些有钱的大佬。她就去跟这些大佬打牌,打桥牌,他们很多是从国外留学镀金回来的,觉得打桥牌比较高端,她就学了,打得还挺好,应该研究过。还搞疗愈,拿一个大碗,不知道是铜质还是什么质的。反正靠这些事,跟上面的金融大佬走得比较近。
就这种人,非常会攀附。她知道哪些人可以不管,比如轻视技术人员。还有一些人就要装得特别精致,又会打牌又会疗愈,感觉背景很高端,跟他们一起玩。她长了一张网红脸,我不知道是天然的还是后来整的,因为我也看不出来。
就这么一些人,其实能去的就业去处有些是低端的,常见的就是服务行业,比如 KTV、按摩店这种。但她能进到金融圈子里,和那些人完全不一样,岔开了不止一个阶层。
我看到最近墨问上也有人在讲怎么赚钱等等。有的时候一些底层的道理还是相通的。我当然不是说这个好,也不是说这个价值观多么对,但说实话,内心还是有点瞧不上人家,但人家同样也瞧不上我,觉得我是牛马屌丝,跟在我跟前吐痰都毫无遮拦,可见可能是互相瞧不上,但人家过得还不错,就是这么一个现状。
碰巧路上看到一只猫,想到有些家猫吃喝不愁,这只野猫在啃树叶(=¯ω¯=)
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生孩子
昨天有位末友回顾他 2024 这一年,说他今年工作了七个月,赚了 70 万。我看那个数字挺震惊的,因为我知道他的工作是程序员,尽管是在大厂,还是宇宙大厂。但也不至于月薪 10 万。后来我查了一下,好像还真是,他们公司水平中等的程序员,大概能拿到年薪百万。
我突然就想明白一些事儿。之前我有一些同事去了那公司,然后在朋友圈发一些到处旅游的奢华照片,我觉得没啥意思,就给屏蔽了。后来如此来看,他那种旅游其实是很正常、很真实的生活展现,并不是故意炫富。因为如果拿到这个薪资,去那儿旅游也不算奢侈。
看来互联网的造富能力确实很强。它把众多的人作为用户,每个人贡献一块钱,这个规模效应就很大,足以让公司给员工发得起百万年薪甚至更高。
就是这些年轻人,富有的年轻人,除了工资高、收入高,在社交媒体上也比较活跃,发一些自己的生活、Vlog 之类,说一说自己挣多少钱,这其实是真实的,并不是故意骗人。但是这种真实会被平台算法推到大众眼前,让大众觉得别人都这么优秀,是不是只有自己是个 loser?于是,同龄的年轻人看到别人薪资是自己的 10 倍几十倍,就失衡了。可能开始还会努力,后来发现努力也没希望,就选择躺平,进而放弃一些原本会有的机会,比如结婚生子这种到了阶段会去尝试的事情。
这种放弃不能说他们不负责任,反倒是可能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他们觉得成立家庭抚养孩子,就应该给家庭很好的经济保障,给孩子很好的抚养。但现在的社会现状让他们觉得没希望,只好放弃负这个责任。所以,不能怪年轻人只为自己。
我觉得整体来讲,这代年轻人肯定比上一代素质更高,道德层面也更高。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只是我觉得最年轻的这一代人在道德层面,会比咱们上一代都要高。只是社会环境可能没有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看到一些为国家少子化、老龄化发愁的人,出了一些政策。有的挺搞笑,比如给学校出政策,让大学里鼓励男女生恋爱,恨不得让男女生毕业就直接结婚领证。这种行为可能过犹不及,还是要营造一个让大家都觉得有自尊、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让大家觉得进入社会后能够自己谋生,有能力挣一份体面的收入,这样才会想去承担一份新的责任。
另外,我们的社交媒体也会把原本看不到的信息呈现出来。比如你现在年薪 10 万,身边同事、朋友可能水平差不多,原本看不到年薪百万的人怎么生活,但现在有了小红书等各种平台,就会看到别人过得那么好,觉得自己啥也不是。这种错觉也会让人丧失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想法。
公开自己的收入很 low 逼吗
昨天提到有位墨友公开了他今年的收入,然后老池在评论区抢个沙发,他说他认为晒收入的这种行为非常 low 逼。我觉得这个评价有点儿过,不太认同。因为这种行为也就是露富炫富,Low 逼不至于。因为暴露自己的财富这件事很容易发生,哪怕在老师您自己身上也有,比如说您说您买了一个几十万上百万的理财。这不是一种实力的展示嘛,您说您靠写作赚了 1000 万,那这不是晒收入吗?这也是收入,所以咱不能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还是得把一碗水端平。
尤其是现在的程序员,不是每一个程序员都跟大地一样。大地找不出第二个来,啥都会,比如说琴棋书画,吟诗作赋,还会写诗,太能了,还有煎炒烹炸,会做饭,一做就 100 道。就是大地这种程序员很难找到第二个,他什么都可以晒。尤其是他现在还憨态可掬的样子,反正我不觉得讨厌。
那么大部分程序员呢,只有工作,赚的钱比一般人多一些,也只有这个可以晒了。所以晒就晒吧。
你看这个程序员,那天说到我那个前同事,在技术部随地吐痰,就是瞧不上这些流氓,确实我们都到冬天了。你见没见过那种程序员,把外套脱了以后,露出来里面的秋衣、保暖内衣,然后在工位上工作行走。这种行为我估计除了程序员这个群体也不多见,可能现在也不多见了,因为现在都是 90 后、95 后、00 后当程序员了。以前我们那个时代,我看到的 80 后,甚至 70 后的程序员,到了冬天这种情况不少见,我见过不止一个这种人。也习惯了,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可能能晒的也就有收入了。而且 low 逼这个词有点刺耳,顶多是露富。
昨天不是比特币涨到 10 万美金了吗?还有一批人说,哎呀,我有几个比特币,我的朋友有几个比特币,群里面有一个人说他认识一个什么人,有 100 个比特币,我就二话不说,赶紧加这个人微信,加了再说,指不定以后就是贵人了。加了以后,发现原来是他爸爸的朋友曾经有 100 个比特币,这个关系有点太远了,因为他爸爸的朋友曾经有一些,那我还不如加我女儿呢,我女儿的爸爸的朋友曾经也有很多,只不过现在没有了。你看他现在没有了,就很开心,人都这样,恨人有笑人无。你说人家晒收入那就叫恨人有,看到人家比特币没了,不厚道地笑了,这就是笑人无,所以就这么些东西。
我们内心的小小幽暗
上一篇发布以后,我看到评论区里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觉得他的这种行为是炫富,表示不齿;还有人觉得,这没啥,可能就是纯粹的数据分享。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对。为何这么讲?他公开收入这件事已经完成,这是客观存在。剩下的就是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不同解读。你将其解读成好还是不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为你会发现,这很模糊。比如,最近在墨问上我看到一些做自由职业的进行探索,比如卖包子,卖得好能开店能赚钱,大家都表示鼓励。那你说这个收入算不算晒收入呢?比如我多长时间赚了多少钱,严格来讲,也不能说不算。就看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愿意往好的方向解读,还是往恶意的方向解读?
其实,我自己觉得,背后作者的意图有一些晒的成分。为何这么讲?当你在一个平台发言时,如果内心觉得自己的收入高于平台平均,那么就有晒的嫌疑。这个嫌疑,你可以说没用,但无法洗脱。如果在一个群体里,你是低收入者,出来晒收入,就很容易洗脱,不是在晒,而是在求可怜求帮扶。这种晒很常见。比如对男性同胞来说,展示收入可能是展示自己实力的一种方法,虽不高明。对女性来说也差不多,女性可能不是说挣多少钱,更多是爆照,把自己好看的相片发出来。这可以做善意和恶意的解读。做善意解读就不说了,做恶意解读,可以非常恶意,说招嫖都不难听。所以,照片发出来了,文章写完发在这里,剩下的就是我们读者自己的解读,没有对错之分,就看你想解读成什么样。
我昨天听了莫言最新的一期播客,他和陈行甲录了一期。我对这个嘉宾陈行甲特别反感,觉得他说的那些话,这些话勾起了我的回忆,可能我经历过有些人说话说一套做一套,而且说得特别声情并茂,到感动之处把自己感动落泪。这种情况,反过来就开始搞那些操作,说一套做一套。这些痕迹和细节,可能与陈行甲在言谈中的某些方面有共同点,让我想起这些人。然后,我因为此对陈行甲这位嘉宾的表述打了很大的问号。我看到有个墨友叫默默西西,他也跟我有类似观点,可能我们遇到过类似的人,所以带着这种偏见去解读陈行甲这个嘉宾,可能我们只是有偏见,也许这个人很好,但我们确实带上了这种倾向。所以像老池觉得晒收入这种事很 low 逼,可能他的经历和我们不同,现在也许有一些年轻人,像发布 low 一样把自己的数据发出来,然后会有理解上的差异,这也很正常。
当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势时,比如展示自己多么有钱、长得多么好看,这样做就很难不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觉得是在炫耀。我觉得每个人在发布之前,应该心里有数,知道这种行为会让某些人嫉妒,但还是发了。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因为发布的时候,知道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嫉妒,但同时也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关注和积极的一面。只不过不同的平台,这类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不一样。比如在某些平台上,晒收入很受欢迎,但在墨问上可能就差很多。不同的内容会选择不同的平台。我觉得在墨问,晒收入的行为可能火不起来,不会成为一个热门的方向。
如果我们想发一些人畜无害的内容,就是别人看了以后不会有嫉妒、恶意攻击揣测的那种,就发一点儿自己的倒霉事儿,比如自己又亏了钱,自己又出了糗这种事儿,让人一笑。像昨天那个听梦言博客,他说创业这几年,损失了大几千万。像这种事情,大家听了以后就不会羡慕嫉妒恨,只会同情,觉得他多么不容易。我就举个例子,类似这种内容,在墨问现阶段,也就是互相打气、互相温暖的阶段,会更受欢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