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问便签搬运5
2024-03-21

少年尚武

今天在五哥专栏看到了他少年尚武时期的照片,想起来我自己也有。

是小时候回农村老家拍的,这大刀和大狗,也是尚武精神的体现,像是对街坊邻里表态:俺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八老师爷爷是爱国将领,了不得,我爷爷也经历过战争,但没参过军,也没杀过人,唯一的事迹是在闯关东时有次把日本鬼子关进了地瓜窖,具体细节不清楚,遗憾小时候没有详细问,那些历史往事被永远尘封了。

我从小在青岛市区长大,城里不让有大狗大刀这些吓人东西,但在我记忆中,爷爷家里挂着两把剑,他和我奶奶一人一把,天天早晨去海泊河公园练剑,也练棍练拳。

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他们的儿子,我的爸爸也爱舞枪弄棒。他弄来家电棍和气枪,在当时是违禁品。我用气枪打碎过啤酒瓶靶子,还打过鸟,但没打中。电棍我的战绩还行,把地上捡的屎壳郎电得嗞嗞冒烟。

可以说,我们家的尚武精神,到我这儿就断了。基因还是那套基因,但环境不是早年那样险恶的环境了。所谓尚武,是被生存压力逼出来的。从乡下回到城里,我放下刀松开狗,偶尔表演一下尚武,画面也只能是这样:

至理名言 by 功夫熊猫

今天带娃去看了功夫熊猫 4。大师先在朋友圈发了观后感,说中文版的配音太让人跳戏不推荐。所以我就避雷去看了英文版。

我发现功夫熊猫的台词还挺有意思,虽然大多时候是在抖机灵只为图个乐,但偶尔冒出一两句有哲理的,值得玩味。

回家后我搜了一下功夫熊猫历代的精彩台词,选出了我心中的 top 3

第三名 I’m not a big fat panda, I’m the big fat panda. 我不是普通的大胖熊猫,我是那个传说中的大胖熊猫。 The 有唯一的意思,而 a big fat panda 就是随随便便一只胖熊猫。选这句,是因为它不光关怀到了死胖子一族,也温暖了每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我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可不要小看我。

第二名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昨天已成历史,明天还是个谜,而今天是一份礼物。这就是为什么礼物也叫当下。(present 有礼物的意思,也有现在当下的意思)

这句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第一名,present 这个双关很巧妙,同时也教人关注当下,富有禅意。我没有选它做第一,不是它不够好,而是第一名真的太好了。

第一名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what you choose to be now. 唯一重要的,是你现在选择成为什么。

这句也是说关注当下的选择,但它更具指导性和实操性。为什么?这句话如果换个说法「最重要的是你现在做什么」就一般般了。差别在于,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更具象也更有感召力,而且不用老变,于是更容易固化下来。比如你一会学习一会健身,都是为了提升自己,但所做的事情变来变去,就难在思维当中形成习惯。把要做的事情换成要成为的人,想象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形象是固定的。固定的形象,固定的台词,同一种感觉不断被强化,才能在大脑中根植,一次又一次地发挥作用。

罗振宇的《文明》我一集都没看完

不对,是一集都没有听完,看完就更不可能了。

《文明》是一档讲历史的视频节目,这个形式我很熟悉,多年前在优酷上看过它的《罗辑思维》也是一档讲历史的视频节目。那时候罗振宇还叫罗胖,每期节目都念叨一句「罗辑思维,姓罗的罗,没有走之旁哦」十年前的往事了,可见给我印象之深。

因为对《罗辑思维》印象不错,罗振宇创办得到时,我就顺理成章成了得到用户,累计花在上面几万块以及几千个小时。这些钱和时间没有白花,回报是可观的,老板找我谈话常聊工作之外的内容,我就抛出几个从得到听来的新概念,有的概念会在未来几个月里,反复出现在他的老板圈子里。时间长了,老板觉得我有见识,其实都是上下班路上戴着耳机听来的,字面意义的道听途说。

罗振宇的《文明》我听了半集,从品质上看,比十年前的《罗辑思维》更好,但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兴趣。为什么?因为现在好内容太多了,你只是万花丛中的一朵。十年前观众们没有太多可选,优酷上除了罗振宇就是高晓松。

最近在得到上,贾行家主理了一个新的播客节目《大望局》,我每期都听了。有一期聊的是罗振宇做《文明》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我听完非常佩服,但也仅限于佩服。还有一期是请《文明》的编辑李倩老师,聊这个节目的幕后准备工作,我听完后感慨,能干这活的人可真厉害,但仍然仅限于佩服。

用了两期节目来吊我的胃口,结果还是没有吊起来。罗振宇不担心,这事他要干二十年,他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确定性带给人的依赖感。

但我要泼一小盆冷水——时间是你的朋友,但未必总是朋友。曾经你一连十年发 60 秒语音,一连九年办跨年演讲,都很成功。但沿用这个方法,再发一个长愿,然后死磕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它,就能获得下一次成功吗?

这要看如何定义成功。做商业媒体的,成功无非要获得流量和关注。如果这样来定义成功,这次的成功希望渺茫。

但如果就是要完成一件长达二十年的行为艺术,我相信罗振宇能坚持下来。他是这样的人,也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来支撑他完成这件行为艺术。「做时间的朋友」这个人设应该还能立住,但商业上怕是难有理想的收益。

搞不好这项目会变成一个尴尬的老板项目。老板说出去的大话,二十年不动摇,公司要有人陪他熬着,熬个二十年。未来这二十年,会有多少新人涌现,会有多少种新的媒介出现,还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不知道会冒出来什么新技术带来的颠覆。

临了,我想起万维刚的一本书,书名叫《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对能坚持肯死磕的人,我心存敬畏,对漫长时间带来的沧海巨变,更要心存敬畏。

挑错别字是个诅咒

我从小有个本领,就是挑错别字。语文考试有一种题,请标出句子里的错别字,对我简直轻而易举,我同桌就不行,眼睁睁盯着错别字但就是认不出来。

老师批改作文,错别字问题占相当比例,印象中我从来没有被挑出来错别字。「的、地、得」哪个该用在哪儿,英语字母的大小写,也极为敏感。这一度让我沾沾自喜。

但从去年,我开始不在意「的、地、得」的规范用法,输入法打出来「的」那就不改了,我在有意的脱敏。

为什么?因为我去年三月用 GPT 改一个书稿,发现 GPT 做到了零错别字,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也都非常规范。挑错别字已经不算本事了。

相反,错别字会拖慢我的阅读。我不知道有谁注意到五哥的文章里,理想新车 MEGA 写成了 MAGE,估计 99% 的人一眼扫过不受影响,但我在这里就会绊一下。

五哥发了一篇万字长文,有墨友一口气读完,我就完全不行。就算内容精彩,我一口气读的上限也就 5000 字。

你读一万字和我读五千字,花的时间差不多。之所以读的慢,可能因为大脑运转的方式不同,纠错占用了我大脑里相当一部分算力。所以错别字逃不过我的眼,但也因此提不起速度。

听和读都是输入,说和写都是输出。我的听说读写四项全慢,可能输入输出共用了同一套神经,所以一损俱损,一慢全慢。

当年我和老婆网恋,MSN 打字聊天,她经常嫌我慢。按说不应该的,我是全键盘盲打,她在笔记本上练二指禅。但她打字的速度真就是我的两倍,她打两句我只够打一句,并非我不专心不卖力,就是打得慢,脑子里卡壳。

春节去上海玩,我上海一个同学找我吃饭,也带着他的老婆孩子一起。可能他跟老婆铺垫过我是挺有意思的人,但见面发现我不怎么健谈,他说给我个键盘就好了。诚然,还是老同学懂我。键盘打字,让我在输出之前有几秒钟的时间准备,这几秒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在线下交谈的场合,几秒钟的延迟是致命的,几秒之后话头就过去了,接不上。所以我如果上直播连麦,大概率也是闷葫芦一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