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问便签搬运7
2024-04-07

我最擅长的天赋——抢座

每个人在爹妈生的时候,都会分配不同的天赋点。有的人艺术感觉好,有的人理科思维强,而我最擅长的,是抢座。

初中的时候,我每天放学坐公交车回家。放学下班时间,公交车站黑压压一片人,我背着书包站在其中,远远张望来车。车一边靠近,我一边调整自己的位置,车停稳的刹那,我也停稳了。不能说每次,十次里有九次,我都恰好站在车门停的位置。天天这样,用巧合已经无法解释了。

就是天赋。这事我琢磨过,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抢座我从来没有练过,大家都同一起跑线,为什么等车那么些男女老少,就只有我次次第一呢?

我分析过原因,可能我这方面直觉好,对物体运动有较为精准的预判,而且初中我是物理课代表,尤其擅长物体的受力分析。可是呢我物理奥赛首轮就淘汰了,等车的人堆里肯定有晋级下一轮的,所以这个理由只能部分支持。

还有别的吗?可能我除了观察公交车的速度变化,还留意司机的眼睛往哪看,他一早瞄的那个点,大概率就是最终车停下的位置。另外车什么时机往路边靠,以多少的角度靠过来,也都是重要参考,因为挤在路边等车的人群和公交车司机存在一个动态博弈,个别生猛不怕死的乘客甚至站到车前,生生逼停公交车,我那占一成左右的败绩,基本都是有人逼停。

一旦我占据了车门位置,第一名上车就稳了,你想初中的小牛犊子,身强力壮好勇斗狠,叔叔阿姨想往前挤,大爷大妈想往前钻,但都不是个儿,经常被我挤的嗷嗷叫唤。「嗷嗷慢点小伙子」「嗷别挤了别挤」我心说你嗷嗷个屁!我站在最靠门口没看见吗?你们过来挤我还嗷嗷。

初中读完后,我就很少坐公交车了,鲜有展现我过人天赋的机会。直到来北京,挤地铁用得上。但赶巧了,我在北京这十几年换了好几家单位,不管到哪上班,地铁上都有座。有人可能不信,北京那地铁挤成啥样,怎么可能有座。

还真就是有。我观察过,我上班等车的时候,对面那趟反方向的地铁,人很多很挤。而我坐的这个方向就很少人,车上经常有座。下班也一样,方向跟晚高峰人群反着。经常我上了车,看有好几个座位可以挑,选择困难症了。

不知道该算幸运还是不幸,我最有天赋最擅长的本领,就这么埋没了。

40 岁还有份工作

今天看到池老师提到一个案例:

一个做数据的打工仔,年近 40 岁被裁员,后又找一份做数据的工作,但因为待遇打对折了,未来怎么做好下半场的规划?

有人可能觉得,真不幸,待遇只有原来一半了。而我觉得,挺幸运了,至少还有份工作。

为什么幸运?换个角度想,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干小 leader,要招一个数据打工仔,会考虑招四十岁的吗?

我父母那一代人经历过下岗潮,比今天的更惨烈。一个国企就是一艘下沉的巨轮,成千上万的船员,眼看就要到海里扑腾了。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上岸上岸,就有人讨厌上岸这个词。但我觉得,起码上岸这个词极为形象,从修辞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

落水的船员后来怎么样了?少数混得好,大部分都比以往艰辛。混得好的人里,我叔叔算一个。

我叔叔在下岗之前是他们工厂的副厂长,他是靠自己的能耐当上副厂长的。我没有真凭实据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他太优秀了,人堆里一眼就拔出来的那种。

我叔叔绝对是中了基因彩票,长得一表堂堂,脑子好性格好,文体两开花,文化课和体育运动全拿第一,从小在学校就当班长,如今在老年大学也是班长。

从厂里下岗后,他从报纸上看到有个出海的单位招人,就报了名。这个出海可不是坐在家里做跨境电商,是名副其实的出海,乘着货轮远渡重洋,半年回家一次。

报名应聘的人里,他年龄最大,学历也处于劣势。但最终是他拿下了那个岗位,待遇是原来厂里的好几倍,从此开启了完全不同的生涯。

当年我和叔叔经常在我奶奶家见面,他为了出海后方便交流,开始疯狂地学英语。我当时英语是初中水平,而他也就是 26 个字母的水平,遇到问题我帮他解答。但从他学英语开始,我每见他一次,都明显感觉到他的英语有进步。没用太长时间,他英语水平就超过我了,遇到问题变成了他给我解答。

叔叔上船之前,我奶奶家墙上挂了一幅字「一帆风顺」祈求他平安返航。当时我俩还合了个影。

很少有人像我叔叔这么优秀,下岗落水之后还能凭自己本事找到一艘更好的船。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上岸。所谓岸,就是不会沉没的岛屿。在父辈的人生经验中,哪些地方没有沉没过,清清楚楚摆在那里,无法和他们争辩。

40 岁降了薪但还有份工作的人,再过五六年回头看,也许会怀念今天,今天有份工作是多么幸运。

当年的下岗潮,按说应该非常惨烈,但回头看好像没有太惨。是因为中国当时正处在飞速发展期,动辄 10% 以上的 GDP 增幅,蛋糕疯狂做大,先富带后富,再不行领低保,生活都还过得去。

新时代的失业中年,要解新时代的难题,没有公式可以套,只能多看多学多上手练。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前方必定是一段漫长的航程,金银岛可能只是个传说,还得先靠捞点小鱼小虾过日子,偶尔能到码头整点薯条,也是一件美事。

END